第一部分 巴林特小组实操 通过邀请案例、介绍案例、案例澄清以及“金鱼缸”等环节,巴林特小组带给小组成员的多视角使大家能够站在客观的角度去观察和反思整个事件。在彼此的相互支持中,案主积压的负性情绪得以宣泄。
第二部分 巴林特小组伦理问题的讨论 本次工作坊还就巴林特小组开展过程中的伦理问题进行了讨论。按照巴林特小组的一般流程,在每次开展巴林特小组前,参与成员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遵守保密协议,在巴林特小组结束后不再讨论案例。然而,当巴林特小组应用到社区服务中时,特别是面对诸如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及邻里关系等问题时,参与成员是否遵守伦理,保护案主不受二次伤害,保密协议就显得尤为重要。 不少与会者提出:相较个人主义的西方文化强调契约精神、强调隐私的边界感,集体主义的东方文化则更重视人伦关系,因此家长里短容易成为谈资,保密意识相对较弱。本次小组集中探讨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如何提升巴林特小组的保密性,以便将巴林特小组更安全、更有效地运用到社区心理服务中去,提升后疫情时代的社区心理服务水平。 本次工作坊的开展让广大社区心理工作者更加认识到社区心理服务中具备伦理意识的重要性,纷纷表示在之后的应用中也要不断培养这方面的意识。 后疫情时代社区心理工作已经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此次大会对中国社区心理服务的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让广大心理从业者意识到未来我们亟需将社区心理学研究更多地融入到社会治理实践中,同时需要重视西方理论与实践中国化的问题。
文章转载来自:湖南省社区心理研究与服务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