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请 登录
著作/论文
热点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著作/论文

巴林特方法,一种拯救方法(C. Meloni)

2022/06/26 14:401642

来自:意大利医学协会巴林特项目组

微信截图_20220626143953.png

当小组发现自己在房间里,房间里的成员排成一圈时,中心是空的;对组长的问题“今晚我们想谈什么?” 在圆圈的中心,故事慢慢成形。反过来,根据他的心态,医生会讲述他与一名或多名患者会面的情况。旁白紧随其后,在一片寂静中,在最初的虚无中,场景、体检、旁白医生的心态、患者的体验都被塑造;回忆的细节、以前的会议、家庭成员的知识、社会背景,基本上是伴随每个人的生活故事,丰富了画面。有时故事是如此的参与,以至于叙述的相遇似乎是真实的,中心挤满了人物、情况、情绪,最后是几分钟的沉默对于重新安排想法至关重要,然后我们可以要求告诉我们更好地澄清一些观点的人,以获得进一步的信息,这将使我们能够理解关系的动态。这需要时间……时间去感受和做我们所听到的直到最后,时间来理解它所产生的情感,时间和空间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

提案的同事现在尊重群里的沉默,等待每个成员依次表达自己的观点。

现在我们准备好了,我们想试着了解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你告诉我们这件事。那次会议到底发生了什么?你在问谁?你问什么?他为什么要问你这个问题,谁是他的医生而不是其他人?

让我们试着整理一下,另一方面,我们是医生,科学严谨教给我们一个精确的逻辑,通过它可以找到事实的证据,它们的无可辩驳性,但是有些东西逃逸了,有些东西不属于方法科学,似乎无法估量的东西只是你,你的人,你独特的存在方式和成为一名医生。我们讨论你的故事,你,病人,你的关系,为什么今晚你会成为我们小组的中心。有时候用别人的眼睛看,照亮阴影,走别人的路很累,很多我们不明白的东西,我们失去了很多机会,但现在我们和你在一起,我们很高兴一起变得更好,与此同时,沉默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形成并有他的发言权。

要了解巴林特小组练习的方法是由什么产生的,您只需……尝试一下!

我的这篇短文想陪你参加我们的晚会,因为你可以作为医生工作,感觉被理解为人类,因此不完美,有限,但可以改变,个人和专业成长。

这条路很难客观评价,没有测试或进步指标,每个人都感受和体验到自己的转变(作为主角)。小组的同事参与并将变化置于情境中,小组本身根据所有人的经验塑造自己。领导者的形象当然是最重要的,因为他充当向导,有用且睿智,他指路,他不强加,他不评判,而是一个沉默的存在,一个警惕的父亲,他的领导,他的经验是团队的避风港,就像所有港口一样,它欢迎并离开任何经过的人。

这些年的频繁出入对我来说是人类丰富的源泉,团队完成并接受我的极限的能力让我立刻感觉良好,我的工作一直是一样的,但改变的是我:当一个病人担心我,我试着换个姿势坐在他旁边,没有桌子和床隔开,我们很亲密,我很想见见他,然后他有点惊讶地笑了,但很快就吐露了心声他的真实故事开始了。

通过这个简单的演讲,我感谢参加会议的同事以及所有希望在未来分享这一经验的人。

Cristina Meloni
全科医生
2010 年 2 月 3 日


文件下载
文章推荐

M. Rocca在巴林特小组的经历

这是我第四年参加由博士领导的巴林特小组。法拉利在萨龙诺。该小组目前由八名同事组成,除了组长和联合组长。我们每周三晚上 9 点到 10 点 30 分会面。在完全自由、意想不到和不可预测的转变中,需要小组成员提出了他的情况。曝光的时刻至关重要。简而言之,有必要让团队了解他们自己的担忧,他们自己的困难,注意不要忽略事件描述中的那些细节,也许是次要的,这将使同事们能够向后重构事件的动态。那个医生和那个病人的关系。在这里,我们医生与患者的经历变成了丰富的“故事”,既有临床的,也有人文的,即关系的。或多或少长、复杂或简单的故事,但无论如何都由某些主要和次要角色以及一系列事件定义,这些事件构成了情节。讨论的难点在于能够猜出人物的性格,把握情节,找到每一集最明确的医患关系的瞬间、动作、感受。因此,晚上的最大魅力在于讲述、聆听故事,然后尝试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敏感度来重写它,或者更确切地说,正如我们的领导者经常建议的那样,试图让自己“站在同事的立场上” . 这让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事实,或者说同事的“衣服”被不同的人物所穿,审美结果反差极大。对于那些抓住机会的人来说,在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衣服”可以从容地评估自己的风格和体型。每一次都像是用几只手在写一本漫长而无限的书的另一章,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乎在不知不觉中,这一切也变成了一个故事……每一个都变得丰富起来。玛丽娜·罗卡全科医生文章来源:意大利医学协会巴林特项目组

浏览 1863 次查看更多 >>

巴林特小组如何运作

它是一个由 8 到 12 人组成的小组,他们定期会面,以反思一个临床案例的呈现,在该案例中,看护人与患者的关系会造成问题并提出问题。参与者是 都有治疗责任 的护理人员和一到两名 接受过精神分析培训的领导者。工作会议的过程是围绕小组成员对临床情况的介绍而建立的。其他小组成员听着,没有打断。然后他们可以通过提问、表达他们的观点,甚至他们的情绪来做出反应和干预。叙述者听到并试图回答问题,同时发现他与该患者的关系的另一个亮点。操作规则基于:案件报告人的自发性思想和感情的自由联想缺乏成绩不加评价或判断地尊重他人的话保密组长在巴林特小组中的角色他们根据规则:他们确保了团队的凝聚力它们通过避免一般的、个人的或离题的漂移来包含工作他们保护参与者免受参与者之间的个人质疑他们确保言论自由他们将参与者带到无意识的关系以及他们在护理关系中的专业个人参与。它们帮助每个参与者进一步了解护理关系和心理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但在护理者与患者的关系中却显露出来。

浏览 1810 次查看更多 >>

改变思维方式 重塑医患关系——浙大二院“巴林特小组”培训圆满结束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构建高质量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着力培养德智体劳美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浙大二院高度关注医学研究生的心理状态,开展“广济巴林特”团体心理辅导项目。“巴林特小组”在欧美国家被广泛运用于训练临床医务人员处理医患关系,提升医务人员的心理调节能力、缓解职业压力等,国内目前只有少数医院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浙大二院于2019年8月16日至18日,组织开展了首期“巴林特小组”组长培训,为后期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储备骨干师资队伍。■ ■■■■全国知名心理培训专家陈华老师应邀作为此次“巴林特小组”组长培训的讲者,参加本次培训的学员有来自浙大二院的医务人员、行政人员和医学研究生,也有来自浙大一院、省口腔医院、省妇产科医院等兄弟医院的同仁。本次培训活动形式丰富,内容详实,授课生动,学员认真倾听,积极参与,氛围活跃。01“巴林特小组”的起源培训伊始,陈华老师介绍了“巴林特小组”的起源,以及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十年来组织“巴林特小组”活动的宝贵经验。之后学员们在陈华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了第一次“金鱼缸”演练。学员们分为圈内的参与者和圈外的观察者,第一位案例提供者分享了自己亲身经历的医疗故事,其他学员则作为不同身份的当事人,站在各自的立场,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期间陈华老师作为组长积极引导学员们发言,气氛十分和谐融洽。02医疗中的人文关怀“金鱼缸”演练后,陈华老师便教授学员学习“雕塑”技术。学员们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以及体会自己扮演角色的改变,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医疗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案例提供者表示:“自从事情发生后,我一直很内疚自责,但通过‘巴林特小组’这种独特的形式,以及‘雕塑’技术的演练,我的心理真的发生了很大转变,感觉心里轻松多了。”03标准答案or一种思维方式在感受过“巴林特小组”讨论和“雕塑”的神奇魅力之后,学员们跃跃欲试,许多学员提出想当组长。陈华老师首先教授担任组长的基本技能,强调“巴林特小组”的安全性原则,随后组织组长和协同组长进行了多场“巴林特小组”演练。随着培训的深入,学员们的讨论也更热烈起来,如“在开展活动时如何挑选参与者”、“如何控制时间”、“如何区别普通座谈会和‘巴林特小组’”等。陈华老师详细地一一作了解答,并提出了开展活动需要特别注意的细节,如安全性原则,不提建议原则等。针对学员提出“‘巴林特小组’似乎是一个情感宣泄平台而非问题解决平台”这一问题,陈华老师表示:“巴林特小组”并不会提供解决问题的标准答案,更多的是让小组成员领悟到处理医患关系的一种思维方式。04真实案例演练培训最后一天,学员们都基本掌握了“巴林特小组”的流程,组长和协同组长均能独当一面,带领“巴林特小组”很顺利地完成每场活动。在最后一场“巴林特小组”演练中,一位医学研究生带来一个案例:当患者家属面对家人死亡,情绪失控时,该如何进行医疗谈话?组长和协同组长将“金鱼缸”和“雕塑”技术融合,还原案例现场,小组成员纷纷被带入角色,经历了一场“死亡”与集体潜意识“离别”的碰撞,不少学员情感被深深卷入,感触良多。有医生坦言“下次碰到很不和谐的医患关系时,会尽量多从自己的角度去做改变。而且通过和大家的分享,知道自己并不是孤独的个体,而是有一个群体在做自己的后盾,会坚强很多。”有医学研究生也表示“能参加此次培训,甚是有幸,心存感激。在以后的医学生涯中一定会努力去改变自己,去和患者多沟通,这对从医之路大有裨益。”行政人员也表示“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更理解了医务工作者的不易,也加深了对心理学的理解,原来心理学可以这么神奇地影响我们!”陈华老师总结道,“巴林特小组”为医务人员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和包容的环境,同时也为大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新的思维方式,去探讨医患关系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它不是为大家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心理治疗小组,而是为了让我们在探讨别人案例的同时,能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而逐步形成“新视野、新思维、新感受”,在下一次面临紧张的医患关系的时候,多一种选择。在闭幕式上,陈华老师和禹华良副主任共同为本次参与的学员颁发培训证书。禹华良副主任阐述了对“巴林特小组”的理解:“巴林特小组”并非是用传统意义上的说教方式来培训学员,而是用心理学的方式让参与的学员自己去领悟;并非一种心理治疗的手段,而是提供一个可以自我觉知的情绪释放平台。“巴林特小组”就像一颗种子,播种在了浙大二院这片土地上,它将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并开出绚烂的花朵!广济巴林特“广济巴林特”是广济医学人文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今后浙大二院将会定期举办“巴林特小组”活动,让我们一起倾诉医者心声,回忆医路初心;听医患故事,汇成长心路;相聚巴林特,相伴医路缘!

浏览 1908 次查看更多 >>

布鲁塞尔国际巴林特大会 2022 年 8 月 31 日至 9 月 4 日

8 月 31 日 @ 下午 2:00 CEST下一届国际巴林特大会将于 2022 年 8 月 31 日至 9 月 4 日在布鲁塞尔的 Maison Notre Dame du Chant-d'Oiseau 举行。详细信息请参见下面的大会网站网站:报名网址:https://www.balint2022.be

浏览 2232 次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