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医院人文品牌建设,提高精神文明创建水平,关爱职工心理健康,提升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与幸福感,2022年6月15日,岳阳市妇幼保健院举办首期“巴林特小组”活动,活动由副院长沈小卜主持,邀请到ITF团队创始成员、《巴林特小组入门与案例》一书的副主编、中级心理治疗师李钟昊担任组长,心理咨询门诊心理治疗师蔡姣玉担任副组长。活动开始前,组长对参与者及现场环境等提出要求,强调保密和伦理原则,组员均做简短的自我介绍。在现场,一名护士讲述了工作中对病人悉心照料,却被病人恶意恐吓的一个案例。聆听案例陈述后,小组其他成员对于案例的客观事实展开提问,案例提供者退至圈外,组长引领小组进入案例情景和角色中冥想和想象,小组成员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代入不同的角色进行了表述。案例提供者回到小组,表示通过巴林特小组活动感受到关怀与温暖,释放和排解了负面情绪,要加强医患沟通,提升工作能力。此次参与活动的医护人员纷纷谈到了自身感受,表示收获满满。
(图为巴林特小组成员开展讨论、心理剧、冥想/想象。)

(图为巴林特小组成员进行雕塑、角色扮演。)
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旨在帮助医护人员心理减压,防止“职业倦怠”,增加员工向心力,通过案例分析、感受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医护人员对于关系的呈现有了全景式的视角,更加意识到自身对于患者的影响。我院将持续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医护人员可自由申请参加,让大家能以更加积极乐观、团结高效的状态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
巴林特小组活动介绍
巴林特小组训练是欧美国家医学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必修课程,最初是一种训练全科医师处理医患关系的方法.由匈牙利精神分析师Michael Balint于20世纪50年代在英国伦敦创建的针对医务人员职业压力的培训和研讨小组。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心理咨询师作为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定期讨论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有关心理社会方面的案例。我国于2011年6月加入国际巴林特联盟。巴林特小组的功能:
医务人员实践“换位思考”,在“不合理”事件中发现过去的盲点,寻求新的视角,从而理解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特点,而案例报告者诉说的过程中释放不良情绪。在小组中分享与关爱、支持与理解,是巴林特永远不变的初衷,也是促进医患双方的理解与信任,让医护在短时间内理解病人,更好地提供医疗服务的有效方法。
文章转载来源:岳阳市妇幼保健院服务号